大衰退
这本书主要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角度来分析日本消失的20年。 同时作者也利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来重新诠释流动性陷阱1
个人感悟
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衰退
资产负债表衰退,通常是指,由于各类资产价格暴跌,导致私营企业从扩大经营规模,扩大利润来源等等原始的的目的,转化以降低企业负债为目的,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需求不足,进而导致通货紧缩形式的经济衰退。graph TD; G1[资产价格暴跌] --社会文化还是什么深层原因 --> G2[企业降低负债]; G2 --资金流向银行 --> G3[通货紧缩]; G3 --> G4[经济衰退];
这整个流程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。
- 资产价格暴跌 --> 资产负债表的难看 --> 企业开始偿债。作者认为这个过程中,货币政策已经失效,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,面对低成本(低利率)的资金,如果企业本身盈利模式没有出现问题,那完全可以通过: 借贷 --> 扩大生产 --> 更多的利润 --> 购置更多的资产, 这套流程来解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。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部分的日本企业选择了,以降低负债来解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
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佐证
- 不是结构性的问题:因为日本没有结构性问题带来的种种弊端:例如,工人罢工,巨额贸易逆差,货币贬值。2
- 数据佐证了,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确实在降低,而且并非由于银行采取了信贷紧缩政策。
资产负债表衰退背景下,各个组件的关系
graph LR A1[企业]--需求降低-->B1 A1 -- 偿债 --> B1 A1 -- 偿债 --> C4 subgraph Bank[银行] B1[资金闲置] end subgraph Gov[财政] C1[财政支出增加] C2[财政收入减少] C4[降低税收] C4 --> C2 --> C8[财政赤字] C6[国债] C6 --> C1 --> C8 end subgraph Center[货币] D1[利率降低] end B1 -- 促进资金需求 --> D1 B1 -- 缓解通货紧缩 --> C6
- 如果资产负债大幅度衰退,货币政策失效,只剩下财政这个手段来调控,政府此刻应该杜绝财政整顿。
- 汇率政策,降低汇率,对于贸易逆差的国家可以在缓解资产负债衰退。
- 在一个经济正常的世界里,市场可以如此调节汇率的平衡。
降低汇率
-->出口增加
-->刺激国内经济
-->进口增加
-->贸易平衡
。 -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世界里,汇率降低的影响如下,
降低汇率
-->出口增加
-->刺激国内经济
-->企业赚来的利润去还债
- 因此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世界里,贸易顺差的国家,降低会使得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,这会导致其他国家,采取对应的汇率政策,以阻止该国的汇率的降低。但是对于贸易逆差的国家,只会降低贸易逆差,不会导致外界对其有很明显的反向操作。
- 在一个经济正常的世界里,市场可以如此调节汇率的平衡。
阴阳周期理论
graph LR subgraph Neg[阴周期] N1[收紧货币泡沫破灭] N1 --> N2[资产负债表衰退] N2 --> N3[负债最小化+财政政策] N3 --> N4[完成偿债-利依然低迷] end subgraph Pos[阳周期] P1[资金需求复兴] P1 --> P2[转为货币政策] P2 --> P3[私营企业充满活力] P3 --> P4[私营企业过渡自信] end M1[泡沫] --> N1 M2[债务抵触综合征] --> P1 N4 --> M2 P4 --> M1
在阴阳周期理论中需要注意的:
- 阴周期,并不一定意味总的经济下行,但是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动肯定比较萎靡。
大周期
和小周期
的轮转。- 阴阳周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
私营企业的的财务状况
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新的圣经 阳周期:
- 新古典主义
- 货币主义
- 凯恩斯主义
- 新凯恩斯主义
阴周期:
-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
阳的世界 | 阴的世界 | |
---|---|---|
现象 | 教科书的经济学 | 资产负债表衰退 |
法则 | 亚当斯密的“看不见的手” | 合成谬误3 |
企业财务 | 资产>负债 | 资产<负债 |
行动原理 | 利润最大化 | 负债最小化 |
结果 | 最大多数的幸福 | 置之不理则将导致萧条 |
货币政策 | 有效 | 无效(流动性陷阱) |
财政政策 | 负效应(挤出效应) | 有效 |
物价 | 通货膨胀 | 通货紧缩 |
利率 | 正常 | 极低 |
储蓄 | 美德 | 恶徳 |
银行危机对策 | 优惠和迅速处理不良贷款 | 资本注入和谨慎处理不良贷款 |
几个有意思的观点
- 定量宽松政策的解除不等于金融紧缩政策
- 央行向商业银行出售国债,清除流动性,在一般的情况下,因为商业银行,没有用来购买国债的闲置资金,所以抛售金融资产,导致金融资产价格降低,经济热度下降,金融趋于紧缩。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期间,商业银行有足够的闲置资金来,购买国债,不够成金融紧缩。
- 财政赤字和GDP的比率没有增长并不能说明财政政策的失效。因为有两种情况,第一种,就是财政支出和税收确实没有大幅度变化,这种情况下,财政政策影响甚微;第二种,财政支出增加,刺激了经济增长,因而税收也同步增加,所以赤字比率没有改变。在这种情况下,扩张的的财政政策明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graph LR A1[经济衰退] --> A2[经济周期造成的衰退] --> B1[货币政策] A1 --> A3[资产负债表衰退] --> B2[财政政策]
- 泡沫之所以成为泡沫,就是因为资产价格水平再也无法通过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判断。
摘要
- 福井俊彦:只有等到私营部门的资金需求变得更加强劲之后,政府的财政改革与之配套,这样才不会出现问题。
- 传统经济学的大前提假设:假设那些导致经济脱离正常轨道的外部冲击的性质并不十分重要,因此,即使收到外部冲击,受其影响的经济行为者的既定目标也不会改变。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概念主张,特定的外部冲击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和个人的行为目标。
- 中央银行绝对不可以承担过多的风险,这是因为今天的货币完全是由中央银行的信用来担保,而非黄金和白银4。
- 只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能够正常运作,那么无论再大的政府预算赤字,其导致的高利率和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都是有限的,但是一旦中央银行迫于政府压力,执行有损公共信赖的政策,则必将承受灾难性的后果。
- 凯恩斯主义的重大缺陷:
- 完全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的问题
- 将利率过低导致金融政策失灵绝对地归咎于,流动性偏好使得公众将资金从债券转为现金,而不考虑流动性偏好中,借贷方的需求转换
- 没有解释对经济和资产价格影响显著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失灵 ## 数据
- 查看全体银行的资产负债表,可以得到各组件的借贷信息,以及全国范围的货币供应量,货币乘数等等指标。
- 存款周转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衡量资产价格的泡沫大小。逻辑来自于,金融资产过热的时候,会引发民众的大量交易。
建模
- 债务和资金需求的矛盾
- 寻找一个模型来描述,资产下跌的程度与还债的关系,以此寻求量化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程度。